除了對兒童文學的喜愛,親子共讀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餵養自己。趁著書展期間豐富的講座,讓自己跨出舒適圈,接觸自己好奇卻不了解的領域,著實有些學習、有些新的思考、有些滋養。當然還有遺珠,留待來年繼續探索。
我家有座附樓梯的大書櫃,即使把孩子的書放在下層,他們還是喜歡爬上樓梯去找書,不知道樓梯上那格書櫃有什麼魔力。我索性把新書藏在那格書櫃裡,安晴自己發現後,常常跨坐在樓梯上就讀了起來,那是我覺得好美的家庭風景。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眾裡尋他千百度,The Orange Horse尋覓一個有趣的靈魂
我的小晴晴有一個特異功能。
每次帶安晴上圖書館或逛書店,我通常跟他們說,請讓媽媽專心看一下我想看的書,你們自己也去找找有什麼好看的書,然後就各自放生了。過不了多久,晴晴就會抱著一本又一本的書過來找我:「媽咪! 我要借這一本! 還有這一本! 」我常常很驚訝地發現她拿來的書十有八九都出自名家之手,並不見得是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或故事角色,卻常是她還不認識的大師作品或是雖然認識我們卻還沒共讀過的書,我印象深刻的有伊芙.邦婷(Eve Bunting)、珍古德(Jane Goodall)和鄭清文。類似的經驗還有兒子安安自己買回來的以撒.傑克.濟慈(Ezra Jack Keats)和胡蘿蔔種子(The Carrot Seed)。
《橘色的馬》也是這樣來到我家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