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刺蝟醫生和小幽靈》新出版

 

《刺蝟醫生和小幽靈》

還記得醫者仁心的《刺蝟醫生》嗎? 這一天,他走在森林裡,無意中撞見一個小幽靈! 小幽靈撿拾了很多木柴,卻因為受傷而無法搬回家,總是熱心助人的刺蝟醫生伸出援手,因此與小幽靈締結了一段美好而特別的緣份,還發現了小幽靈不為人知的祕密……
*
《刺蝟醫生和小幽靈》有點像是《刺蝟醫生》的前傳,作者的心玲瓏剔透,在先前出版的《刺蝟醫生》圖像裡已悄悄藏有伏筆。說到這兒,你是不是跟我一樣迫不及待翻出《刺蝟醫生》來找找祕密在哪裡? 偷偷提示你,可以跟孩子一起仔細找找診間裡有什麼特別的事物?
剌蝟醫生醫病醫心,此中奧妙,讀者將在《刺蝟醫生和小幽靈》中會心揭開謎底,而透過《刺蝟醫生》和《刺蝟醫生和小幽靈》前後兩本繪本,更立體地形塑了刺蝟醫生的性格。



2021年11月8日 星期一

小讀隨筆 - 《我絕非虛構的美好七年》


艾加·凱磊的真摯和對人性美善的不放棄藏在他犀利幽默的文字中,我讀得笑中帶淚,屢屢牽動內心最柔軟的那個角落。

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七個年頭,所有的美好,都伴隨著恐懼與黑暗…..
而他的父親說,永遠要堅持在最痛苦的境遇裡找到美好。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一位好棒的作家 - Gary Paulsen

 



Gary Paulsen (1939-2021)

"Anytime I’m on the ocean, or in a forest, next to a dog, or reading or writing a book, I’m home. I am — I know — a very lucky man."

自然、動物、與書…多麼動人與富足的體認。



2021年9月2日 星期四

剛出爐的《大排長龍的爺爺義大利麵店》

 


下午接孩子們放學回家時,走過樓下的義大利餐廳,還沒有開始營業,迎面的轉角透亮大玻璃窗內穿著白圍裙的師傅剛捍好麵皮,他把金黃色的麵皮高高攤起來,正對準放進切麵機裡做義大利麵。


「哇!」小女兒跟我不由得同時出聲讚嘆,這個畫面太誘人了吧!

「妹妹,等我們搬好家安頓好,我們也自己來做麵條好嗎?」

「好啊好啊! 那要買那個機器嗎? 還是我們自己切?!」小女兒很喜歡跟我在廚房裡忙和。

巧的是,回到家,收到出版社傳來的訊息,這本義大利麵繪本剛出爐!




2021年7月25日 星期日

小讀隨筆 -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


年少的時候,嚮往蠻荒曠野、古老傳說。

上完國中的地理課,我跟坐在隔壁的男同學說:我想去西藏、去大漠蒙古。

高中的時候,用自己的零用錢為自己買的第一套書是徐仁修的蠻荒探險文學。

年歲漸長,漸漸體悟有些事只能留在夢想中,不管是受限於體力還是其他的牽掛。
但是無妨,跟隨探險家、跟隨作家、跟隨攝影家,我的眼和心也去到遠方,在荒原中滌淨心靈。

法國探險文學作家席爾凡・戴松 (Sylvain Tesson) 曾經騎自行車穿越冰島、遊歷中亞並環遊世界,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隱居半年,離開後,邂逅野生動物攝影師木尼葉 (Vincent Munier),跟著他一起到西藏尋找木尼葉已經追了六年的雪豹-那傳說中令人目眩神迷的古老之獸。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小讀隨筆 -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昨晚睡前讀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讀到滷肉之家那個篇章,竟有一股衝動想起身滷肉。她提及兒時大家族共食連家族員工上百人一起吃飯、她的外婆掌廚一次燒十多道菜、每週滷一大鍋肉的陣仗,讓我憶起外婆在世時的年節,年初二姨舅幾家子全回到外婆家,外婆從廚房端出一道又一道擺到桌面無處放碗筷。席得分兩桌:大人桌、小孩桌。彼時我還不懂分辨菜色,吃的什麼印象概已模糊,然而菜香裡氤氳著阿姨們進進出出張羅擺盤的身影笑語和舅舅在小孩桌上吆喝玩牌,名為莊家實為聖誕老人的熱鬧滾滾、還有當晚可以和外縣市歸來的表弟妹就地打地舖毫無節制地看年節影片…點點烙在生命之流的閃閃微光處。

記不得年節大菜,我卻特別記得外婆晚年茹素後常做的兩道小零食:一樣是只用醬油、糖和極少的油慢慢煸炒泡發切絲的乾香菇,煸到香菇絲吃進醬味、水份散掉卻不乾口的狀態即可,因為乾爽所以可以放上好幾天,光是這道小配菜就可以讓我吃掉好幾碗白飯。另一樣是紅毛苔,這是一種海髮菜,細軟如嬰兒新生的髮絲,買來時是結成扁團狀的,外婆將它撕拉成晴空藍天時才得見的鬆軟白雲棉絮狀,下乾鍋焙酥,得用小火慢烘,急不得,卻也不能讓嬌弱的苔絲轉苦,手腳要快。焙好的紅毛苔香酥中沁著大海的味道,一入口在舌尖輕柔地化開,小小的我居然深深著迷。外婆把費工夫製得的小零嘴裝在玻璃罐中,這是為她補充營養的聖品,然而小孩子吃米不知米價,只知好滋味毫不客氣地一口接一口,也從沒聽過一句慢慢吃。除了印象較淺的孩提時期不說,國中時我曾有一段不長的時日自己住在外婆家,這樣的美味我不知道幾位阿姨或是表弟妹們有沒有機會嚐過,我們嬤孫仔倒是很親密地共享這一罐罐紅毛苔。我是直到長大,外婆也早已離去後,才知曉此中珍貴。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小讀隨筆 -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 和她們的餐桌》


義大利建築師 Elisabetta Tovo的父親在1986年寫給她的一段話:


"孩子,
妳要知道只要離開美好的家,
人生都將是一場冒險。
可別害怕,孩子,
因為妳不曾失去家,
妳終究會在現實與過往時光中去經歷它。"

~《那些做自己的女人, 和她們的餐桌》
* * * * * * * *
以下這幾個片段,摘自書中關於西班牙水果食譜作家伊娃的故事。

伊娃的父親是西班牙世代相承的果農,父母兩人共同經營水果行。伊娃未想繼承父業,只想學會如何可以在自己的庭院種想種的水果。他的先生看出她的烹飪才華,鼓勵她別只為了男人下廚,生完孩子更該重新開始,她遂而從父親送來的水果啟發靈感成為西班牙知名的水果食譜作家。


"當我們來到伯母 (伊娃的母親) 廚房,一股美妙甜香從磚牆而來;伊娃童年有大半時光在此和一群大人辦正事,她在廚房總感到自己被重視且被需要,這對她往後保有自信不可或缺。

也就在這分寸土窯,這位母親曾在女兒面前,取來一袋麵粉、一盆水,再往銅盆裡堆炭問著:「這世上所有最繁複的菜餚,皆來自最簡單的食材和變化,這裡還缺了一樣食材,妳觀察出來了嗎?」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書本,是很好的伴


這是日常,也是疫情下宅在家最輕鬆寫意、心靜心定的大塊時光剪影。


我們都喜歡旅行、卻同時又戀家。即使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我總覺得只要給我一個滿滿的冰箱,我們可以這樣好幾天不出門也不悶。

書本,是很好的伴,很慶幸兩個孩兒都跟這個伴結上好朋友,我知道,在這幾格有限的書櫃後,其實有個異次元空間,哪裡都去得了。

羅德.達爾筆下最愛看書的小女孩《瑪蒂達》也是這麼想的。

"從此以後,瑪蒂達每星期只去圖書館一次,去借新書還舊書。她小小的臥房現在成為閱讀房,大部分下午的時間她都坐在裡面看書,身邊常有一大杯熱巧克力。她個子不夠高,伸手拿不到廚房裡的東西,但她在庫房裡放了一個小箱子,她把它拿進來,站在上面去拿她要的東西。她大多是泡熱巧克力,先用深金屬鍋在爐上把牛奶加熱,然後再一起攪拌。偶爾她會弄一杯保衛爾牛肉汁或泡一杯阿華田。對她來說,下午在空無一人的屋裡,坐在寂靜的房中讀書,這時把一杯熱飲拿到房間放在自己身邊,是件快樂的事。這些書帶她進入新的世界,介紹她認識那些過著刺激生活、令人驚奇的人們。她和康拉德一起搭乘古老的帆船;和海明威一起去非洲;和吉卜林一起去印度。坐在英國一座村落的一間小屋裡,她環遊了全世界。"



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

小讀隨筆 - 好好說話


別人講話討人厭,我們無能為力;
但要讓自己講話不討人厭,我們可以做的有很多。

~ 艾蜜莉·普斯特 (Emily Post)

陪孩子學習的時候,我讀到這一段文字。正是我常常拿來跟孩子們說的 -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的嘴裡吐出什麼,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自己要使用什麼樣的語言、給人什麼印象。


2021年5月9日 星期日

母親


我身邊有許多母親。

有口嚴心慈的母親、 有溫柔婉約的母親、 有含莘茹苦的母親、有特立獨行的母親、有拼命三郎的母親、 有優雅從容的母親、……每個母親的面貌都不同,因為我們本來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啊!

一旦多了這一個身份,母親就好像多了許多自己給自己的、或是別人期待的責任,在家庭與自我之間拉扯、擺盪。我寧可是這麼去想的:因為這一個特別的身份與經驗,得以有機會豐富自己的生命,成就也許不一樣的人生。所做的,不是為了家人,是為了完滿自己的生命旅程。就像于光中的<母難日>題一所說的 - 那兩次哭聲中間所迴盪了一遍又一遍、無窮無盡的,是笑聲,是生命中無可取代的。

每一個母親,只要用心了,都值得以自己為榮、都值得對自己好一點。
祝福妳們:健康、美麗、愉悅、愛自己!

* * * * * * * * * * * *

母難日三題之一 今生今世
于光中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 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盪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2021年4月17日 星期六

小讀隨筆 - 不焦慮,不著急



 “我們有時會忽略沒有開花的樹,花期還沒有到,看到別的花燦爛奪目,可以不焦慮,不著急,安安靜靜,沉穩內歛,儲蓄自己的生命能量。

要有多麼充足飽滿的自信,才能懂沉默安靜,安靜等待自己花季的時刻吧。”

~蔣勳 《歲月靜好》


小讀隨筆 - 婚姻中的要求

 


西蒙波娃:「婚姻被施的詛咒是:兩個人太常以弱點結合在一起,而不是強項。兩個人都在要求,而不能樂在給予。」


*

對親密伴侶要求的東西,幾乎都是用來維護自己內心某個不穩固的部分。
~ 鄧惠文《婚內失戀》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新書寶寶《刺蝟醫生》和《櫟樹森林的松鼠學校》

 跟大家分享新出版的書寶寶《刺蝟醫生》和《櫟樹森林的松鼠學校》。




從《大熊與小睡鼠》系列、《大排長龍》系列到新的作品,福澤由美子筆下的森林裡自成王國,每個角落每個角色遍地開花,長出自己的故事……

***

《刺蝟醫生》

每天,森林裡都有不同的病人到刺蝟醫生的醫院求診。有的人第一次看醫生害怕極了、有的人恐懼打針、有的人怕吃藥、還有人連玩偶受傷了也要上門。然而刺蝟醫生不僅醫術高明還溫柔幽默、不僅治好每一個上門求助的病人,也撫慰了他們的心靈。他的風采,更是令他救治過的病人心神嚮往。


《櫟樹森林的松鼠學校》

在櫟樹校長的森林學校裡,五隻小松鼠們快樂地在大自然裡學習、成長。鼴鼠老師教他們認識植物、小鳥老師教他們唱歌,還有很會烹飪的白鼬小姐為他們準備美味營養的餐點。
上植物課的時候,老師帶他們尋找種子、種植種子,隨著時間過去,大家紛紛感受到種子發芽的喜悅,然而,卻只有胖胖的種子遲遲不發芽……
一如福澤由美子溫柔的畫筆,櫟樹校長的森林學校裡又將發生什麼暖心的小故事呢?

***


小讀隨筆 - 聆聽的價值



眾聲喧嘩。
「欲聆聽,必先靜默。」 - 《地海巫師》





  

小讀隨筆 - 書是什麼?

 


「書不是讓我們信的,是用來刺激我們的想法,幫助我們提問的。」 - 李惠貞《給未來的讀者》

「書只是一種容器,存在許多我們害怕自己可能會遺忘的智識。書本身並沒有魔力,魔力只存在於書中所記載的內容,它能拼湊起整個宇宙的片段,成為我們的衣裳。」老教授法柏這麼對主人翁蒙塔格說。 - 《華式451度》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何不跟他們一起讀?

 


習慣了早起,不趕時間的假期早晨,反倒多出一大段空閒,我揣著一本書窩在沙發一角,沒有急著去做早餐。


小女兒醒了,從房間探頭張望了一下,隨之到書櫃前選了一本書窩到閱讀椅上,把自己舒服地安頓好。

過了半晌,兒子跺出房門。"Oh, ...so it's family reading time." 他抓了昨晚讀到一半的書,翻過沙發背,蹭到我身旁靠著,安安靜靜讀了起來。

就著天光,我們各自沈浸在書本的世界中,讀到被肚子叫醒,才名正言順不正常作息地去覓食。
擔心孩子不看書? 何不跟他們一起讀?




小讀隨筆 - 書讓我們成為自己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
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 赫曼·赫塞


 

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小讀隨筆 - 整理書櫃






讀到這兩篇關於書櫃的文字,很有共鳴。
我常覺得,整理書櫃、挪移書本之際,是不小心最沈浸的閱讀時光。
* * *
於是我可以體會《書房的鑰匙》作者所說,書房像是心靈的沐浴場,當你走進由自己讀過、喜歡且受益的書所圍繞的空間時,那些曾經從書裡得到的力量、歡笑和撫慰,會再度降臨。

~摘自 李惠貞《給未來的讀者》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喬治的神奇魔藥

 


「媽媽,今天的水果牛奶裡有加了哪些東西?」

「有蘋果、香蕉、芭樂、酪梨、胚芽粉…這些啊!」


「妳有加芝麻粉嗎? 今天的顏色比較咖啡,沒有黑黑的。不知道為什麼,我今天喝起來覺得有一點怕怕的…」小女兒的聲音聽起來真的有一絲絲猶豫。

「怎麼了,為什麼怕怕? 喝起來有什麼問題嗎?」我心想,也許是打好一陣子了,有點氧化,顏色比較深。

「因為……我喝的時候,一直會想到George’s Marvelous Medicine... 」小女兒有點靦覥地吐露心裡的擔憂,這是她今早正在閱讀的書。

「Well, then it will make you grow tall.」哥哥下了結論。


* * * * * * * * *

《喬治的神奇魔藥》

(簡介摘自博客來)
小喬治有個自私自利、十分陰險的外婆,她不但脾氣暴躁,而且總是趁著爸媽不在時,百般刁難小喬治。於是喬治決定調配一種威力強大的藥,讓她吃點苦頭。他把家裡所有亂七八糟的東西——肥皂水、刮鬍膏、去頭皮劑、洗衣粉、狗用跳蚤粉、皮鞋油、辣醬油、機油、防凍劑、油漆……等和在一起,配製出一種神奇的魔藥,結果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怪事,外婆吃了這種魔藥,愈長愈高,腦袋穿過了屋頂,豬、牛、羊、馬、雞等吃了魔藥,也全變成巨型的動物。在爸爸的要求下,喬治又配製了魔藥二號、三號、四號,可是無論如何都無法再達到原來的效果。吃了這些魔藥,雞變成了長腿雞、長脖子雞、迷你雞,貪心、固執的外婆喝下50倍的魔藥,逐漸變小,最後竟然消失不見了。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小讀隨筆 - 閱讀中的樣子

 



西班牙人有句情話-

「妳忘了周遭世界而沈浸在閱讀中的樣子,真美。」
(“Qué bonita te ves ignorando al mundo leyendo.”)

讀書的人自成一種氛圍,有個旁人進不去的世界,彷彿周遭形成一個看不見的入口,而閱讀者在那當中自由來去。

~摘自 李惠貞《給未來的讀者》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自然之書 - 木棉



一整年裡大部份的時間,它不起眼。


葉平凡、枝無奇,讓人輕易忘了它的存在。


只在乍暖還寒的早春,綠葉落盡孑然一身之際,猛地爆出整襲艷橘華美,不摻綠的純粹。

較之差不多前後盛放、單花小巧叢生錦簇將枝頭染成一團氤氳紫霧的苦楝,木棉之烈,令人屏息。

一朵一朵高踞枝頭,明明白白。

不待花瓣萎軟乾涸,便砰然落下,擲地有聲。

木棉花語:珍惜身邊的人,珍惜眼前的幸福。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有求必應的媽媽

「媽媽,我想要一個小一點的鉛筆盒,現在這個太大了,書包好重。我想要怎麼怎麼分隔的、有什麼什麼功能的(以下省略n種spec)、還有我喜歡好看的東西......」

「好,媽媽找給你!」

「噢!今天上PE課,腳好痠喔…媽媽,妳可以幫我按摩嗎?」

「好,媽媽幫你按!」

「媽媽,好像很久沒吃皮蛋瘦肉粥了,我有點想吃耶...」
「好,媽媽做給你!」

有求必應、使命必達,我真是好棒的媽媽!!!

媽媽有求必應連結: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等待接送孩子的空檔,我隨意翻閱詞集,正好讀到這首小詞-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山袖。

腦中不禁浮現起鄧麗君和蔡幸娟兩位才女清麗甜美的歌聲。有一說法是,這是歐陽修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也有一說是,這其實是朱淑貞之作,寫舊日戀情破滅後的孤獨與失落。

正在細細咀嚼詩詞、低低吟唱,訊息一響,是媽媽。

她說鄰居長輩媽媽離開了...無病無痛,就在一瞬間倒下。又是一個令人錯愕、措手不及的無常......

今年剛過元宵,鄰居長輩伯父不見去年人...令人好感傷.....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學以致用


小女兒最近在學習Ancient Egypt。

她前幾天在視訊上問爸爸,知不知道古埃及人用特製的帶有倒鉤的長長金屬工具從鼻腔伸入腦部搗碎大腦…他們在討論為什麼不要大腦……

昨晚刷牙時,她問我:「為什麼古埃及人要把死去的人做成木乃伊? 是一般人都會做嗎? 還是pharaoh (法老)的軀體才要留下來呢? 」

「這跟這個文化的人信仰(belief)有關,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會復活,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保護好身體不腐壞,靈魂才回得來,死去的人才能復活。」

「想想看,如果人們相信死後沒有來生,死去之後就塵歸塵、土歸土,分解掉了回到大自然裡,這個文化的人會去保存屍體嗎?」

「不會。」

「媽媽,那我們會嗎? 我是說,在台灣,大家相信after life嗎? 會做木乃伊嗎?」

「這裡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仰。不過不會,在台灣人們不做木乃伊。」

小女兒沈吟了數秒。

「媽媽,妳死掉以後我要把妳做成木乃伊,這樣就可以陪我。」

「噢! 那妳要把我擺在哪兒?」



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書蟲

 發覺兒子讀Percy Jackson跟我當年沈迷金庸的症狀挺像的:

1. 不是之前全套都看完了嗎? 唉呀!你不懂,我是「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2. 看的時候,「動也不能動,也要看著你…直到視線變得模糊…讓我們形影不離…」
3. 頁數剩下薄薄一點點,快看完了吧? 怎麼過一會兒又變厚了? -「我要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
4. 終於放下書本,人怎麼叫半天沒回神? -「我竟如此,入戲太深…」

2021年2月19日 星期五

精采過一生

 「如果看見老年人能死而無憾,年輕人就能生而無懼。」

~心理學家艾力克森 (Erickson)



圖片來源 - 精采過一生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讓孩子「瘋狂」愛上閱讀

 




The 13-Storey Treehouse 系列書的原文版早前我已在粉絲頁和部落格推薦過,這套幽默好笑的初階章回文字書在歐美很受小朋友歡迎,也是引領孩子進入純文字書的世界、激發閱讀興趣輕鬆有趣的作品。 安迪和泰瑞的樹屋蓋到130層樓了,這回他們還有什麼瘋狂旅程呢?!

很榮幸接到小麥田出版社的邀稿,為本書寫了一篇導讀推薦文,僅以此書祝福大家新年快樂!開心大笑面對每一天的挑戰!


* * * * * * * * * * 謝謝小麥田出版同意轉載此文 讓孩子「瘋狂」愛上閱讀 ◎ 黃立忻 (「樓梯上那格書櫃」粉絲團版主) 「媽媽,瘋狂樹屋出130層了,你知道嗎?」兒子放學回來問我。 咦?我還沒有告訴他,我剛剛接獲這本書繁體中文版即將出版的推薦邀稿,他怎麼消息這麼靈通? 「同學今天借我原文版,我馬上在學校看完了。」 「是不是大家安靜閱讀時間(silent reading time)都靜靜看書,只有你看得嗤嗤笑?」我揶揄兒子。 「嗯⋯⋯呵呵,我不知道,我太專心看書,沒有注意到別人,太好看了!」他不好意思的搔搔腦袋。 「瘋狂樹屋系列」每一本會增建十三層,到現在第十集,已經蓋到一百三十層了,雖然我的孩子已從初階章回文字書的階段跨越到長篇小說的獨立閱讀,仍然每集必追,每讀必跟著嗤嗤笑!這就是「瘋狂樹屋」系列的魔力,讓孩子無痛挑戰文字量、開本、厚度都不同於繪本的閱讀文類,進而叩關結構更完整的純文字小說,任孩子馳騁在幽默瘋狂的想像力中,感受文字的魔力和閱讀的樂趣、進而對閱讀這回事上癮! 常常有人問我「要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祕訣無他, 正是以「樂趣」為起點。先感受到樂趣,才會「沉浸」其中「重複」進行;因為「重複練習」得以增強能力;因為「能力提升」更能體會深度樂趣。於是這個「興趣──能力」的正向循環,讓閱讀變成一個自發性的習慣、一個持續一生的愛好。 由於東西文化的差異,歐美有較多兒童文學作家投入幽默好笑的初階章回文字書寫作領域,他們不說教,而是讓孩子單純的體會閱讀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他們透過文學性、趣味性的手法,將想對孩子說的話悄悄放進書裡, 讓孩子「自己發現」,「瘋狂樹屋」系列即是其中優秀的作品之一。 也許你會懷疑:「閱讀只是好笑有趣,夠嗎?」如果你以為安迪和泰瑞(這套書的主角,也是作者和繪者!) 只會無厘頭、耍寶搞笑、調皮搗蛋,那麼你一定要再好好讀它幾回!就會發現:安迪和泰瑞總是經歷「寫書趕稿──分心──陷入麻煩──踏上不可思議的瘋狂探險」的過程,不正反映了孩子寫功課/大人工作分心、拖延找藉口的心理寫照嗎? 你也會察覺,一系列的作品中,從養寵物危機、科學發明的反撲、拯救世界、身陷蔬菜軍團包圍、時光旅行、同儕人際考驗、海底垃圾、網路科技、牙痛經驗、與經典圖畫書角色的穿越交會⋯⋯到踏上外太空與不同星球的宇宙公民共患難、互相幫助,都在觀照兒童成長不同階段可能碰觸到的問題。既然安迪和泰瑞都發揮創意成功破關了,小讀者們也會在閱讀笑聲中得到撫慰,學習正向幽默以對,安穩的度過這些挑戰。 我問已讀過好幾次樹屋仍樂此不疲的兒子:「『瘋狂樹屋』系列出了這麼多集,會不會覺得重複呢?它如何吸引你?」。 兒子說:「一點都不會! 雖然有雷同的趕稿情節,但是每集的探險都不一樣,我好期待看安迪和泰瑞接下來還會遇到什麼新鮮事!」 兒子再補充:「我覺得樹屋的故事是經過設計的,不是什麼好笑就寫什麼。像在一百三十層樓裡,安迪用捕蟲器抓到蒼蠅後,喜歡動物的吉兒質疑他,要是有人把他關在捕蟲器裡會怎麼想?安迪說不可能,結果他們自己馬上就被關進一個透明補蟲器裡了,而且還是被『眼球』抓走耶!(『觀看』與『被觀看』的角色互換。)」 我試探性地問:「你有沒有想過,綁架安迪和泰瑞的為什麼是巨大飛行眼球?外星人有沒有可能是別種形象?」 「一定要是眼球才行啊,這樣他們的肥皂泡泡槍才有用,樹屋裡的機關跟他們的遭遇是有關的。對了,媽媽你聽過〈我的水桶有破洞(There’s a hole in my bucket)〉嗎?真的有那首歌耶!還有,我覺得『棒棒糖魔法保姆』這個角色應該是瑪麗‧包萍的 化身吧?」作者埋的梗,兒子居然發現了耶! 「有道理喔!另外,你有沒有發現──開頭那隻人人喊打的蒼蠅,到了故事最後,居然成了拯救黏糊怪星球的英雄,還備受景仰戴?」 「對啊!」兒子興致盎然的回味著。 你瞧!作者有邏輯性的設定、巧妙安排的伏筆與舖陳、向其他文學作品致敬、首尾呼應的結構⋯⋯這些文學手法以及「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訊息,小讀者可是「讀到了」呢! 安迪和泰瑞這兩位創作者透過充滿笑聲和創造力、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先將孩子吸進書本裡,接著不著痕跡的引導孩子發現、欣賞、詮釋作品,不教而教,是不是很高明?! * * * * * * * * * * 瘋狂購書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