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 星期五

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裡最酷的一台車


今兒個在外頭奔波,三進三出孩子的學校接送和支援教學活動,中間還夾雜到導讀的學校、填飽肚子,時間很零碎,連進咖啡廳工作都不好安排,我把書本和電腦帶在車上工作,突然想起兒子跟我提過的他的夢想車。

這台是Geronimo Stilton(老鼠記者)裡最酷的車,也是兒子最想要的車 - 太陽能、無人自動駕駛系統、可以隱形、可以潛水、可以變形成roller skates、motorcycle、和skateboard、偷車賊自動彈出裝置、…還有內鍵圖書館的辦公室(這是我最需要的配備)、更衣室備有適合出席各種場合的服裝、儀表板可以看電影、儀表板烤爐可以烤餅乾和比薩、浴室可淋浴還有浴缸……我也好想來一台!




進班說書時光


故事正講到孩子們要辦一場寵物同樂會時,班導師牽進來一個孩子。是她! 是那個去年眼疾復發赴海外就醫後在家休養了一整學期的小女孩,她回來了! 甜甜地喊了一聲:「星星老師,我也要參加同樂會!」她喚我的神態,彷彿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是上星期才約定下週見似的……我很想她。

導師把她的手交給我,我摟了她一下,牽引她坐進位置裡,我看不見她的眼珠,不忍心問本來已經微弱的視力現在還剩下多少。她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孩子,穩定度和反應卻很好,下課時我問她這陣子好不好? 去了哪裡? 她靠我靠得極近,幾乎貼著我,純真的笑容和稚嫩的聲音裡沒有一絲雜質:「我來這裡呀!」 我不禁要想,老天爺還要給慧黠的她多少考驗?

第三本書唸《我的帽子》,孩子們在佐野洋子的故事裡失落了又找回了,大多數的孩子還是眷戀自己"原來"的那頂帽子,但面對那頂有著新牙齒印看起來舊舊的新帽子似乎也釋懷了接受了。聽故事時活跳跳很愛發表的一群孩子們在這個故事裡安靜下來,當我結束故事時間,他們紛紛自動地從我的書袋裡一人抽出一本各自喜歡的書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閱讀,然後很有默契地互相交換,靜悄悄。

一個年紀很小的孩子剛做完其他的治療和訓練,趕在我離開前,他跑來在我耳邊說:「我回來了! 我要看盪鞦韆那本書。」我從他厚厚的鏡片下看到他的堅定。其他的老師總說他的認知發展還沒辦法聽故事,的確,他容易注意力分散而打斷其他孩子或者有些小小的狀況,可是,每一個老師都知道,他喜歡故事時間時跟我們坐在一起。今天他得離開教室去做另一個他也很需要的訓練前,我聽到他說:「我想留在這裡。」答應他會等他回來,他才安心地去了。他每次都找我要有盪鞦韆畫面的那本書,可以盯著那一頁好久好久,我一直以為他喜歡盪鞦韆,日前才從導師那裡得知,他從來不敢盪鞦韆,對所有前庭刺激強的活動他都怯步,然而在我們讀了這本書一起開懷大笑之後,他開始盪鞦韆了。

一個孩子是兩眼完全沒有視力的,今天的故事即使不看畫面,敘事張力也夠強,她似乎特別沈浸。下課後,她也跟其他孩子一樣來找我要書,「星星老師,我也要"看"!」我的書本不是點字本,但她摸著書頁,一頁一頁問我,這是什麼? 這是故事裡的誰?……她不僅"看"完了我今天講的所有故事,還把我書袋裡其他的書都翻遍了,然後,心滿意足。

另一個孩子意見也不少,雖然聽故事時常常像是屁股長了蟲似的,卻特別喜歡找我聊天開玩笑,她今天還調皮地直問我:「妳是誰?妳是誰? 妳是書老師嗎?」。來翻找到她要的書之後讀得極認真,她的視力不佳,可能是弱視之類的,沒有遮眼罩的一隻眼睛都要貼到書頁上了,還是看了好幾本。「xxx請去上廁所、洗手,我們要進行小組活動了…」老師喚她第二次了,藉故跟別的同學聊書的她索性跨上我的腳抱住我:「星星老師,我喜歡你!」

最認真的那個小女孩,翻書翻得極慢,連催促她的老師走過她身旁也被書本裡的圖像吸引了。她捧著書捨不得闔上,一隻眼睛沒有離開過書頁,還在故事裡糾結:「星星老師,他們的牌子上為什麼要把大象打叉叉? 他們為什麼不歡迎大象? 他們為什麼不歡迎大象? 他們為什麼不歡迎大象?……」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印地安人的麂皮靴 Walk Two Moons》


十三歲的莎拉曼嘉和她的爸爸、媽媽曾經幸福地一起住在肯塔基州河岸鎮,莎兒的媽媽深愛大自然野地裡的一切-花、草、黑莓、動物…夢想著和莎拉曼嘉的爸爸一起用小孩把他們的屋子填滿。媽媽浪漫而勇敢,堅持自己叫印地安人也不叫美國原住民人。然而,四月份裡的一天,她離開了,自己一個人。不久後,莎兒和爸爸接到消息,她再也不回來了。

爸爸帶著莎兒搬離河岸鎮,硬將她像雜草般連根拔起,因為,河岸鎮到處都是媽媽的身影。
困惑、傷心的莎兒和祖父母一起啟程要去愛達荷州的陸依斯頓尋找媽媽,媽媽為什麼要離開? 我不是她最愛的人嗎? 兩千哩的尋母之旅充滿濃濃的思母之情,是去找尋母親,亦是莎兒的自我追尋之旅。

莎兒家的故事、祖父母的故事、好朋友菲比家的故事、…別人的故事和莎兒的自我對話交錯,隨著旅程一州一州前進,故事像母親離去後父親鑿開客廳的那面石膏牆後露出的壁爐一樣,一點一點地被剝開來。壁爐後是否藏著其他東西? 正如壁爐藏在石膏牆後,母親的故事隱藏在菲比的故事之後,或許菲比和母親的故事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故事-有關奶奶和爺爺的故事……莎兒對母親的眷戀和對她離去的不解,也隨著這段千哩之旅慢慢理清楚看明白。

這本小書,我讀得不快。故事裡流淌的氣氛、穿著麂皮靴走過兩個月亮的意象、文化認同、關係的斷裂與重建、莎兒的母親和菲比的母親在婚姻裡的母職與自我拉扯……一再牽引我的情緒。優美的西部風情描繪更喚起我當年第一次踏上美國大西部親炙印地安風土的神往之情。

"Don't judge a man until you've walked two moons in his moccasins"(別輕易論斷別人,除非你曾穿著他的麂皮靴走過兩個月亮。) ~~印地安諺語








本書中文版已絕版,可以到圖書館找找,當然,讀原文版更原汁原味。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逃難者 Refugee》


這幾個晚上,我是和這三個孩子一起度過的。

約瑟.德國柏林.1938年
依莎貝爾.古巴哈瓦那.1994年
馬默.敘利亞阿勒坡.2015年

三個十一、二歲的孩子,三個時空,三個人生,三段令人難以想像也祈禱永遠不要遇到的難民逃亡歲月。

《逃難者》裡故事依著三個孩子發生的事分三軌軸線輪播推進,前後相差七十幾年的三段命運卻交織在一起。書裡沒有太多對當代政權或戰事的批判,也沒有太多慘無人道的血腥畫面,然而故事中無助的主角群像對這些歷史或正在發生的事做了最令人心痛的控訴。

生活在此地你我上下一、兩個世代的人幸運並沒有逃難的經驗,對這個主題也許覺得距離遙遠。然而淪為難民,不是他們做錯了什麼事,那只不過是一場又一場歷史的偶然,誰都可能碰到。閱讀打開我們的眼、激盪我們的腦、柔軟我們的心,我們無力做什麼,我們又可以做什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們對待逃難者的方式,就是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同時也是世界對待我們的方式。」 -- 摘自褚士瑩推荐序




好書哪裡買?
👉🏻  https://reurl.cc/W4jXY7

如果您有在博客來購書的習慣,歡迎以上列我的專屬推荐入口進入購書(要以這個連結進入,不要站內書名蒐尋喔!),可以幫助我累積一點點推荐獎金,買更多好書來推荐給大家,謝謝您的支持!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檸檬圖書館 A Library of Lemons》


早上利用一點點時間在車上翻開一本新書,只讀了三分之一,眼睛已被淚水遮住視線...
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更溫暖的母親,一個可以支撐孩子的力量。

《檸檬圖書館》處理的是主角克麗索和父親面對母親離世的傷痛。其實除了親人驟逝,生活環境突然改變也是關係產生斷裂的一個例子,尤其對於對場域依戀甚深的人而言,而兒童面對關係斷裂的反應與處理又與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讀書會帶領老師提及他童年轉學的一段往事,未被事先告知、突如其來的轉變讓他錯愕茫然若失,至今仍記得當時手撫著牆面不得不離去的心情,還有事件發生之後長達一年連自己都不明白原因的衝突與行為失常。這段經驗與我自己的兩個實例觀察全然疊合,其中一個孩子還正身陷所苦。於是我與老師有了一些討論,我問他,若是時間回到事件之前,即使結果還是不得不一樣,怎麼樣會讓他好過一點? 他說:「如果可以先告訴他,讓他有一些心理準備,讓他有時間好好告別,與前一段關係中有過衝突的人有和解的機會,或者把離別的過程拉長一點、迂迴一點,也許可以減少關係斷裂帶來的衝擊。」

的確是如此,先撇開生命離去的無常不談,生活中的大小事,大人常常陷於階級權威習以為常地宰制兒童,或為了便宜行事或是逃避溝通可能帶來的麻煩而對孩子先斬後奏,以為木已成舟孩子不得不接受(或者覺得孩子沒有決定權所以乾脆也不用給他們表達意見的空間),但有沒有想過,short notice所產生的後座力,有時可能孩子得花好幾年甚至幾十年來修補心中的斷裂?

也許有人會說,成人世界也有不得已的無奈,豈能事事盡如人意? 是的,我相信現實生活中很多決策就是不得不這麼下,誰不想要一盞許了願就能實現的神燈? 但我也相信,多一點事先的溝通是我們可以做到對孩子的尊重,多那麼一點點費事,也許學習如何面對與現實妥協這項人生功課可以讓孩子早一點拿到學分,至少,好過一點。






好書哪裡買?
👉🏻  https://reurl.cc/K6ZrYe

如果您有在博客來購書的習慣,歡迎以上列我的專屬推荐入口進入購書(要以這個連結進入,不要站內書名蒐尋喔!),可以幫助我累積一點點推荐獎金,買更多好書來推荐給大家,謝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