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2018台北國際書展講座回顧


除了對兒童文學的喜愛,親子共讀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餵養自己。趁著書展期間豐富的講座,讓自己跨出舒適圈,接觸自己好奇卻不了解的領域,著實有些學習、有些新的思考、有些滋養。當然還有遺珠,留待來年繼續探索。

繼書展首日胡培菱談非虛構漫畫講座之後,上週四又聽了她的兩場講座,一場是她和嚴震生教授與張鐵志對談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另一場是她主講英美創傷文學。聽培菱上課很過癮,節奏明快精準,理論與實例兼俱,我已從多年的高中好友擅自加上鐵粉身份,年年追隨。事實上,要能和目前旅居美國、行程滿檔的摰友多談上兩句,大概也只有藉著這樣的時機擔任隨身祕書在從這個沙龍走到下一個沙龍的演講縫隙間才有機會交換彼此這一年來的點滴,這時只希望展場再大一點再大一點。我們都清楚明白,在母親、妻子、自我理想實現等多重角色的轉換與重疊之間不可能停下腳步,因此份外珍惜這樣的片刻,然後拍拍肩互相打氣一下,揮揮衣袖,繼續各自往前走。

2018年2月11日 星期日

眾裡尋他千百度,The Orange Horse尋覓一個有趣的靈魂


我的小晴晴有一個特異功能。

每次帶安晴上圖書館或逛書店,我通常跟他們說,請讓媽媽專心看一下我想看的書,你們自己也去找找有什麼好看的書,然後就各自放生了。過不了多久,晴晴就會抱著一本又一本的書過來找我:「媽咪! 我要借這一本! 還有這一本! 」我常常很驚訝地發現她拿來的書十有八九都出自名家之手,並不見得是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或故事角色,卻常是她還不認識的大師作品或是雖然認識我們卻還沒共讀過的書,我印象深刻的有伊芙.邦婷(Eve Bunting)、珍古德(Jane Goodall)和鄭清文。類似的經驗還有兒子安安自己買回來的以撒.傑克.濟慈(Ezra Jack Keats)和胡蘿蔔種子(The Carrot Seed)。

《橘色的馬》也是這樣來到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