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如果海洋會說話……

圖片來源:東京新聞

此刻早該上床睡覺了,只是睡前看到幾則新聞,忍不住坐到桌前寫下這一篇。

今天稍早,為了明天的講座我臨時又想起一本書,來不及買到於是接孩子放學後跑了一趟圖書館。女兒從架上抽出一本鯨魚書說:「媽媽,這是你最喜歡的動物,要不要借這本書?」

今年已快要過一半,回想起上半年,似乎鯨豚擱淺、甚至集體擱淺的新聞特別多,歸咎起原因,十之八九都跟海洋塑膠垃圾、人類對海洋的過度干擾脫離不了關係。這幾日更是頻繁地看到垃圾危機的圖片和新聞:穿了雨衣(被塑膠袋罩住鳥喙卡住)的海鳥、整片被垃圾覆蓋的海灘(就在台灣桃園海口)、蘭嶼的垃圾負戴量已超過(垃圾堆了兩層樓高,得搭船運回本島處理)、……以前災難電影的預言短短幾年成真,那日來得比想像得還要快。聽過一種說法,人類是地球演化史上最大批的蝗蟲,不得不承認,好像的確如此。

去年曾來台參與福隆沙雕展創作的日本沙雕藝術家 Toshihiko Hosaka 日前於千葉縣一片海灘上,與當地居民和學生寫、畫出一篇頭版新聞,整幅作品約有 50 × 35 公尺,標題為「漂浮在我們海洋中的塑料」,為海洋與海洋動物發聲。(新聞見文末連結)
來源:東京新聞
來源:東京新聞

我想起最近帶我的幼兒園小朋友們探索雨林生態時,為他們讀Lynne Cherry的《大木棉樹:亞馬遜雨林的故事》裡頭有幾句話:

食蟻獸對砍樹砍累了睡著在樹下的男人說:「桑諾,你砍這棵樹的時候,沒有考慮未來。你該知道,明天發生什麼,要看你今天做了什麼。那個高個子男人叫你砍下這棵美麗的樹時,根本沒有想到,他會害他的小孩將來活在沒有樹的世界。」

三趾樹懶對熟睡的男人說:「桑諾,美是無價的,你能活在不美的世界嗎? 如果你破壞了雨林的美,你的雙眼要欣賞什麼?」
圖片來源:大木棉樹/和英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大木棉樹/和英文化出版
把繪本中的樹和雨林,都置換成大海的話,不正是這一則又一則的新聞給我們的警語嗎? 不要說是為了孩子未來生活的環境,就為我們自己對地球的虧欠,我們都該立即有所作為與不作為。套句媽媽們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劉旭恭老師創作的一本繪本書名《你看看你,把這裡弄得這麼亂!》,該是我們自己捲起袖子想辦法收拾殘局吧!

談垃圾分類已緩不濟急,我們更應加快腳步從源頭減量,不只少用、不用一次性的塑膠製品、包材,連印象中以為可以分類處理、可以燃燒的紙餐盒、紙杯…等都應儘量不用(其實它們並不好處理, 只會製造更多垃圾量)。

有人說,塑膠是人類與魔鬼的交易。減少/戒斷對於這些"方便"的依賴,改變生活習慣(減少華麗不必要的包裝、自備餐具容器水壺、不購買會重複產生一次性廢棄包材的民生必需品...…),忍受習慣建立初期的一點點不方便,少給地球製造垃圾,從每一個小小的、具體、源頭的行動落實。

沙雕上那則頭版最後幾句話也是這麼說的:

In order to rectify this, we have to take a good hard look at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ocean. We need to think about things we have been ignoring as a result of prioritizing economic growth, everyday convenience, and such. Not throwing away garbage. Reusing. Raising your voice. Continuing to think. It is clear what has to be done. The ocean has granted us so many blessings, and so much happiness. What can we give it in return?


- - - - - -

相關新聞:


English version - Voice of the Sea New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