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

月圓人團圓 - 讀《射日.奔月》與《水調歌頭》

昨晚,接完孩子放學、張羅完點心、開完兩場親師面談會、飛車接送孩子上課後課、花了四十分鐘安撫完孩子不知是疲累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情緒,我努力穩住方向盤將車子再度駛進下班時間的車潮中,胃還在隱隱抽痛。面對四面八方湧進的長長車龍和靈巧至極不斷鑽竄出來的摩托車,我總有一種又要進入戰場的錯覺。

華燈初上,夜是即將轉黑前濃濃的寶藍色,我很喜歡的那種藍,是點點銀星最搭襯的藍幕。只是,這個美麗的時刻還得在戰場上廝殺…我得按捺住焦躁為自己加油。

「媽咪! 妳看月亮! 月亮好圓耶!」女兒軟軟嫩嫩的聲音從後方傳來,剛剛哭得激動的淚娃娃已經變回甜姐兒。

「媽咪! 我愛妳!」


我心頭七上八下那顆名為不確定的石頭落了地,確定自己剛剛的處理方式大抵是過關了,我為她理出選擇方案、幫助她一起做出選擇、陪伴她承擔決定,沒有將幾乎內化的自我勉強無意識地過渡到她身上、沒有條件交換、沒有指責。

快速抬頭瞄了一眼皎潔明月,視線拉回前方,我得專注在走走停停的車陣。耳邊又傳來兒子的聲音:「我好想爸爸噢!」兒子對老公的愛與思念,常常讓我忍不住吃醋。

「噢! 對! 後天就是中秋節了,所以月圓了呀!」我突然意識到那個造成連日來頻繁塞車和糕餅店大排長龍的節日已來到眼前,也突然第一次這麼強烈地"切身"感受到月圓人團圓的盼望。

「媽咪! 我想吃月餅!」女兒嬌怯怯的提出想望。

「對對對! 我最喜歡紅豆口味的。」兒子附和。

「好好,我去買。」不嗜糕餅的我雖然從沒自發性買過月餅,倒不排斥這個時節給孩子嚐點甜,文化總要靠傳統傳承下去。

饒是車子在短短一條街上等候了三個紅燈還過不了,我臉上緊繃的線條已漸漸鬆弛下來。我回答兒子:「爸爸明天就回來嘍!」

「耶!」後座傳來歡呼!

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不禁想起關於中秋最古老的傳說-嫦娥偷靈藥。在許多關於月亮的繪本中,我老派地、儀式性地執意在每一個中秋為孩子讀射日奔月的故事(文末附連結)、為自己讀一遍東坡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宋丙辰中秋 蘇軾 水調歌頭


願 大家都與所愛團圓。

射日.奔月 舊文連結
https://readbookswithkids.blogspot.com/2017/10/blog-post_4.html?fbclid=IwAR2vfOhM4xKEbtqbgS9iyQM3jFDzrvfjsnMxPnJkYxifmeJFesJ-rL1MwL4#mo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