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正講到孩子們要辦一場寵物同樂會時,班導師牽進來一個孩子。是她! 是那個去年眼疾復發赴海外就醫後在家休養了一整學期的小女孩,她回來了! 甜甜地喊了一聲:「星星老師,我也要參加同樂會!」她喚我的神態,彷彿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是上星期才約定下週見似的……我很想她。
導師把她的手交給我,我摟了她一下,牽引她坐進位置裡,我看不見她的眼珠,不忍心問本來已經微弱的視力現在還剩下多少。她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孩子,穩定度和反應卻很好,下課時我問她這陣子好不好? 去了哪裡? 她靠我靠得極近,幾乎貼著我,純真的笑容和稚嫩的聲音裡沒有一絲雜質:「我來這裡呀!」 我不禁要想,老天爺還要給慧黠的她多少考驗?
第三本書唸《我的帽子》,孩子們在佐野洋子的故事裡失落了又找回了,大多數的孩子還是眷戀自己"原來"的那頂帽子,但面對那頂有著新牙齒印看起來舊舊的新帽子似乎也釋懷了接受了。聽故事時活跳跳很愛發表的一群孩子們在這個故事裡安靜下來,當我結束故事時間,他們紛紛自動地從我的書袋裡一人抽出一本各自喜歡的書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閱讀,然後很有默契地互相交換,靜悄悄。
一個年紀很小的孩子剛做完其他的治療和訓練,趕在我離開前,他跑來在我耳邊說:「我回來了! 我要看盪鞦韆那本書。」我從他厚厚的鏡片下看到他的堅定。其他的老師總說他的認知發展還沒辦法聽故事,的確,他容易注意力分散而打斷其他孩子或者有些小小的狀況,可是,每一個老師都知道,他喜歡故事時間時跟我們坐在一起。今天他得離開教室去做另一個他也很需要的訓練前,我聽到他說:「我想留在這裡。」答應他會等他回來,他才安心地去了。他每次都找我要有盪鞦韆畫面的那本書,可以盯著那一頁好久好久,我一直以為他喜歡盪鞦韆,日前才從導師那裡得知,他從來不敢盪鞦韆,對所有前庭刺激強的活動他都怯步,然而在我們讀了這本書一起開懷大笑之後,他開始盪鞦韆了。
一個孩子是兩眼完全沒有視力的,今天的故事即使不看畫面,敘事張力也夠強,她似乎特別沈浸。下課後,她也跟其他孩子一樣來找我要書,「星星老師,我也要"看"!」我的書本不是點字本,但她摸著書頁,一頁一頁問我,這是什麼? 這是故事裡的誰?……她不僅"看"完了我今天講的所有故事,還把我書袋裡其他的書都翻遍了,然後,心滿意足。
另一個孩子意見也不少,雖然聽故事時常常像是屁股長了蟲似的,卻特別喜歡找我聊天開玩笑,她今天還調皮地直問我:「妳是誰?妳是誰? 妳是書老師嗎?」。來翻找到她要的書之後讀得極認真,她的視力不佳,可能是弱視之類的,沒有遮眼罩的一隻眼睛都要貼到書頁上了,還是看了好幾本。「xxx請去上廁所、洗手,我們要進行小組活動了…」老師喚她第二次了,藉故跟別的同學聊書的她索性跨上我的腳抱住我:「星星老師,我喜歡你!」
最認真的那個小女孩,翻書翻得極慢,連催促她的老師走過她身旁也被書本裡的圖像吸引了。她捧著書捨不得闔上,一隻眼睛沒有離開過書頁,還在故事裡糾結:「星星老師,他們的牌子上為什麼要把大象打叉叉? 他們為什麼不歡迎大象? 他們為什麼不歡迎大象? 他們為什麼不歡迎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