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澄定堂」藏書傳奇



最近,國圖多了一件鎮館之寶:1804年拿破崙自己受命為第一帝國皇帝的正本,高雄市圖也收到1871年達爾文《人類的起源》第一版。加上正在敦南誠品展示的《齊瓦哥醫生》打字原稿、盧梭論女權的手稿、托爾斯泰親筆書信,都來自一個神祕的華人藏書家族「澄定堂」。

這是一個令人震撼而感動的當代傳奇。我很難想像,這個家族如何在世界大戰紛亂時局中從波蘭護書到紐約的過程。這個家族的百年藏書故事,不僅僅體現了愛書人、惜書人對書是思想載體的尊敬,更肩負了歷史文化傳承的使命。令我最感動的是,Jason和爺爺的心願:有一天亞洲富強了,能把書帶回來。有好的文物,優秀的國外學者就會來做研究,就願意跟亞洲的圖書館、博物館合作。好的文物就有可能吸引好的研究者來亞洲做研究,創造出更多的知識。

圖片由邱劍英攝:「澄定堂」第一批寄存國圖的文物,就是「拿破崙自己受命為第一帝國皇帝的正本,全世界僅有一件,將成為國圖的鎮館之寶。封面四角的老鷹,就是拿破崙的家徽。
……

摘 -
「澄定堂」超過百年的藏書故事,其實是一部跨越中國、歐洲戰亂、美國的華商生命史。

低調、不願以真名曝光,擁有美國籍、在台灣出生長大的Jason Dou其實是第四代。19世紀中葉,當胡雪巖領導的徽商稱霸中國,同樣是徽商的Jason曾祖父從事中國瓷器貿易,移民到當時的華沙大公國。

世界大戰時從波蘭護書到紐約

19世紀後期,清朝展開洋務運動,中國開始派出留學生、大使到海外,Jason的曾祖父希望提升中國人在西方社會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常與中國知識分子,如:首任駐德公使洪鈞、駐美大使顧維鈞、胡適等人往來,希望了解西方重要的科學、思想、文化,因而萌生收藏類歷史重要文獻的念頭。「澄定堂」就是洪鈞替Dou家取的藏書樓名。

「當時中國人都是勞工,都被西方人看不起,書是知識的載體,所以收藏書、辦沙龍、與音樂家、政治人物往來,都是為了提升中國人的地位,」Jason說。

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捲入戰亂,Jason的曾祖父帶著一家人與藏書,偏安維也納一陣後,眼見世局日壞,他取道倫敦,轉入美國。直到1938年希特勒進入維也納前一年為止,這些書才全部送達紐約。
……

問Jason,其實很多經典都會流傳,為什麼「澄定堂」非要買首版不可?

「因為首版會讓你穿越時空,好像見到作者,接觸到他最原始的思維」他說。

每一部重要經典的首版,都是觀念第一次被帶到人類的歷史上,第一次被呈現。但往往由於觀念驚世駭俗,尤其是顛覆宗教或抨擊時政,很多書就會消失或被要求大量修改。
所以,首版的歷史與學術價值無可取代。
……

「我爺爺買來是會閱讀的,」Jason記得,爺爺的書房就叫「澄定堂」,書架上擺著他平日愛翻閱的書。
「書是用來閱讀的。在知識上擁有它們(善本),才是真正擁有他們,」Jason說明其家訓。
Jason說,早在爺爺那一輩,就希望把西洋古籍帶回亞洲,但因為戰亂,也擔心圖書館的修復、保存意識不足,所以遲遲沒有啟動,直到第四代。「我重要的書實在太多,現在缺的是被使用的地方,」Jason誠摯地說。

「我的一生,就是希望這些藏書可以有好的歸宿,讓我了無牽掛,那就是我這一生追求的,」Jason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