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殷殷等待的小鷹 - 《Owl Babies》



「媽媽去哪了?」
「不知道耶! 大概是去幫我們準備早餐吧!」

「媽媽怎麼去了那麼久? 她什麼時候要回來?」
「呃…應該快了吧…」

今早九點打開大安森林公園鳳頭蒼鷹巢位直播時,不見親鳥,心想應該是去打獵了吧! 兩隻小鳳窩靠在巢裡等待,背上已被黑羽覆著住大部份,比起五天前我第一次看到親鳥育雛還有很多細白軟羽時長大了許多,身形也肥胖了些,被鷹爸鷹媽照顧得很好,看起來快要變成青少年了。




牠們倆一會兒交頭接耳、一會兒拉長頸子趴在巢緣無奈的樣子,讓我聯想到上星期進班時為孩子們讀的Owl Babies (中譯《小貓頭鷹》)。

* * * * * *

《小貓頭鷹》的故事圍繞在森林裡的一顆大樹。三隻小貓頭鷹半夜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大姊Sarah和二哥Percy

焦急地討論著:媽媽去哪兒了? 她會帶好吃的老鼠回來吧?她會不會被狐狸抓走? 她會回來吧??!! 而小弟弟Bill從頭到尾只是不停地說:"I want my mummy! I want my mummy!"    還好,貓頭鷹媽媽終於回來了,展開大翅以英雄之姿飛抵洞前的枝枒。小貓頭鷹們跳上跳下高興極了:「我就知道媽媽會回來!」小Bill則第一次換了台詞"I love my mummy!"






這是一本27歲的繪本了,但溫馨可愛的故事和動人具有張力的圖像連同書裡的三隻小貓頭鷹一樣雋永不朽。我記得上週進班孩子自己翻閱這本書時,導師只瞥到一眼圖畫就驚呼:「好漂亮的書!」

整本書13個跨頁(包含書名頁及內文)描繪的都是同一個場景-貓頭鷹的樹洞內外,但是視角完全不重複,畫家Patrick Benson時而平視、時而俯瞰、時而正面、時而反面、時而拉遠鏡頭納入全景、時而將鏡頭拉到極近的特寫,變化活潑而不沈悶,同時讓讀者對這個場景東南西北裡裡外外有了全方位的概念,樹洞裡的溫暖舒適、樹幹的蒼勁粗挺與樹林的靜謐幽森盡入眼底。小貓頭鷹的姿態和眼神更是一絕,讓讀者完全跟著牠們焦急、憂心、雀躍的心情走。鉛字筆細膩的勾勒再疊上深深淺淺的顏色表現出光影變化,細節的描繪交錯以枝葉的剪影,畫面頓時在湛藍星空與純粹的黑夜天幕中突顯出立體感,層次豐富,如臨現場。是一本簡單卻不簡單的經典好書。噢! 對了,我家小女兒特別注意到書本的蝴蝶頁,你知道畫家在蝴蝶頁表現的是什麼嗎?


讀這本書,總勾起我的回憶。小女兒愛嬌,打從會走路開始就喜歡抱著我的大腿走,還一邊喊著:「我要媽媽! 我要媽媽!」可不像書裡的小比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