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媽媽,有個流浪漢在那裡...

連假結束的上學日早上,依舊在忙亂中展開。停好車打理晴晴的同時,安安已經站到車外等待,我關上車門正要牽起兩個孩子的手,安安說:「媽媽,有個流浪漢在那裡。」我還低著頭調整晴晴的背包,心想不常在這附近看過街友,倒也沒有意識到什麼異常,只是順著他的話頭問:「哦! 是嗎? 在哪裡呢?」「他在路中間!」安安舉起手指向停車場外圍的一條馬路,看來等我們的時間他已經把周圍的環境掃描完畢。

我抬頭一看,嚇了一跳,大約十來台車子距離遠的馬路上,一個身形高大的老先生正癱坐在路中間,張開的雙腳和散落的背包幾乎佔住一個車道,沈舊的軍綠色大外套和灰白散亂的頭髮鬍鬚下,神態看起來萎糜不振,我一時辨別不出來他是街友還是走失的老人,也無從得知他是喝醉了? 還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趕著上班的轎車機車,一台一台繞過他…正好前頭是紅燈,車子都減速了。

那是一條沒有分隔線的雙向彎曲車道,雖然這條小路上的車速應該不至於太快,但是他坐的位置正好在過彎之後,來車很有可能在看到他時已來不及減速閃避。上學時間路上應該很多交通警察才是,我很快地往四處張望,發現最近的兩個警察在一個比較遠的路口,我們得繞一圈多等一個紅燈才能走進學校,而腕錶上的指針已經快指向鐘響的時刻……我抓起安晴的手,跟他們說:「我們今天走另一條路,去找那邊的警察叔叔來幫忙,但是快遲到了,我們要走快一點!」

在繁忙的路口、風聲車聲交加中一邊牽著兩個孩子注意來車、一邊大聲跟義交扼要地指明之後,我繼續催著孩子們快步走,晴晴仰頭問我:「媽媽,你跟那個人說什麼?」「你有沒有看到那個老爺爺坐在路中間,如果車子開過來會不會很容易不小心撞上他? 那是不是好危險? 我是請警察叔叔幫忙去把他帶開。」

因為繞了一圈,我們又走回那個路口對面,正好看到一個好心的騎士停下車,把老先生扶到車道旁的花圃邊。送完孩子上學出來,老先生已經不在原處了,希望他已得到適當地幫助。

同一天裡,很巧地看到朋友分享了這個在挪威做的社會實驗 - 一個衣著單薄的小男孩獨自坐在公車站,看看路人的反應為何。我想起早上上學時的這個插曲、又想起最近新聞炒得沸沸揚揚的吊嘎事件,正好適合一起拿來跟安晴討論有關幫助這件事。在路上看到異常的事物時,你會有什麼反應? 可以怎麼辦? 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可以怎麼做?

Credit: SOSbarnebyer Norge

同樣是在路上看到衣著單薄的孩子,為什麼這個實驗結果和吊嘎事件的新聞觀感有這麼大的差異? 後續的影響這麼兩極? 這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吊嘎事件再次顯現了一個我常常跟安安討論的觀點:你看到的是真相嗎? 你看到的畫面、你的解讀合乎常情合乎邏輯嗎? 尤其是當你要對別人截取給你的畫面片段下評論時,又怎麼知道這個畫面的上一刻發生了什麼事? 而截取這個畫面的人站在什麼位置? 他想表達什麼? 他有沒有試圖影響什麼?  先撇開這個"所信即所見"的觀察視角,如果我們假設舉報的人只是單純地擔心小女孩凍著了,他在當下可以有什麼作為? 拍照、肉搜…這樣的作法會有什麼影響? 有沒有其他選擇?……

稍晚,我又看到這個影片-This girl gave her dinner to a homeless man。


觀看之道、判斷之道是一個不容易的課題,不僅是對孩子,對成人亦同。但是,我好想對孩子說,隨著你漸漸長大,也許你慢慢學會思辨、學會儘量摒棄偏見克制衝動、學會skeptical,但是千萬不要學會冷漠。當你見到任何不公不義、任何需要你拉一把的時刻,請別忘了你的初心,不要吝惜伸出你的手,給需要幫助的人一點溫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