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Tikki Tikki Tembo 趣味橫生


Tikki tikki tembo-no sa rembo-chari bari ruchi-pip peri pembo!
Tikki tikki tembo-no sa rembo-chari bari ruchi-pip peri pembo~~~

這麼長一串字,在我第一次唸完這本書時,安晴二寶已經朗朗上口,而且Tikki tikki…像唱片跳針似的唱個不停,很有rap的味道。

到底這是什麼意思呢? Tikki Tikki Tembo這個書名配上這個封面,的確不容易一下子猜出書的主題,只能從色彩濃洌的水墨畫風和作者/繪者的名字猜測大概是一則東方調西唱的傳說。

其實這本快要五十歲的繪本大有來頭,它是1968年Boston Globe - Horn Book Award 的得獎書,有銷售百萬冊的實力。但是為什麼繪本迷我們這麼遲才唸這本書呢? 除了我自己對畫風和故事沒有特別偏好,也因為我對西方人寫畫東方傳說的作品有很難避免跨文化認知偏見的印象,就像美國的中餐館裡招牌菜總是Sesame Chicken和左宗棠雞似的。不過既然這本書這麼受歡迎,還是要找來品嚐一下,誰知道呢? 說不定孩子會嚐出不同的味道。

故事是這麼說的,在古老的中國,人們只重視長子,總為其取長名以示珍視與榮耀,至於次子呢,則草草打發,隨便起個不重要的名兒便算。村子裡有個母親有兩個兒子,她喚次子"Chang",長子呢! 你一定猜到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就叫Tikki tikki tembo-no sa rembo-chari bari ruchi-pip peri pembo,意思是"The most wonderful thing in the whole wild world"。母親到河邊洗衣服時,告誡兩兄弟別靠井太近,不然一定掉下去。但兩兄弟偏不聽話,先是弟弟掉下去了,哥哥飛奔告訴媽媽再去向長梯老人求救,好險一切順利把弟弟救上來;但過沒多久忘記教訓的兩兄弟又跑到井邊吃東西,結果換哥哥掉下井了,這下子事情不妙,光是求救過程要一次又一次唸完哥哥的長名字可真是要了弟弟的命,情急唸錯還被媽媽責罵對哥哥不敬,連求援時都不巧遇到長梯老人沈醉於白日夢中不願醒來,這樣耽擱了不少時間才好不容易把哥哥救上來,只是Tikki tikki tembo在水裡太久,花了好久的時日才恢復健康,從此以後中國人再也不給兒子取長長的名字了。


文字的韻律


這本書裡最有趣、也最吸引人的部份,當屬文字的節奏性,也是我們喜歡這本繪本的原因。每唸到哥哥的長名字Tikki tikki tembo-no sa rembo-chari bari ruchi-pip peri pembo,孩子們總是笑到翻過去,而且很自動地跟著Tikki tikki tembo....。Chang/Tikki tikki... has fallen into the well.這句話因為報訊、求救的情節重複出現,三歲的晴晴也很會唸了,同時學會了什麼是well(井)。奇怪的是明明掉下井這麼兇險的事,孩子們卻覺得好好笑。我則覺得下面這段描繪孩子跑去跟長梯老人求救,及老人火速出現進行急救的句子很生動,一再重複的句子不僅很有韻律性,還會讓我們很自然地愈唸愈快、愈唸愈快,覺得真是緊張又刺激。

Tikki Tikki Tembo/ Chang ran as fast as his little legs could carry him to his mother and...

As he ran as fast as his old legs could carry him, step over step, step over step he went to the well, picked up little Chang, and step over step, step over step brought him out of well.

Then he pumpted the water out of him and pushed the air into him, and pumpted the water out of him and pushed the air into him.

這樣的朗讀趣味要唸英文版才能充份體會,而且一定要大聲唸出來,要不然,用唱的也不錯!

原版朗讀

變奏1:Cory Hills 以西非傳統樂器Djembe說唱Tikki Tikki Tembo

變奏2:Molly重編Tikki Tikki Tembo自彈自唱


水墨畫風帶我們走一趟時光之旅 Ink-and-wash Painting


Tikki Tikki Tembo 蝴蝶頁
為了切合這個傳說的背景,這本繪本的圖畫採用的是水墨畫,我帶著安晴一起觀察書本中輪廓線的粗細變化、墨色的濃淡乾濕、介字點畫葉法,介紹墨彩的來源,好像又回到高中上美術課的時光。我也特別拿出文房四寶,讓孩子體驗一下毛筆作畫的筆觸。

順著故事情節走,我們看到故事裡的人物穿著青色衣服(古代庶民衣著顏色)、媽媽提著一木桶的衣服到河邊洗衣、石井、矮房黑瓦、河上扁舟、孩子們玩的童玩紙鳶…都是古代民間氣息。孩子的爸爸說起了母親年輕時得提著水桶去井裡打水的往事,遙想長輩那些辛苦的時刻,對了,該找個機會帶孩子們回海邊的老家去看看才是…

水墨畫風寫意,對於孩子落井的表情刻畫出驚惶但不至於太驚悚;長梯老人仙風道骨的形象和黃梁一夢的意象也表現的飄飄然。

 

除了水墨畫特別能表現出東方味,剪紙藝術和偶戲也是不錯的表現方式,這則短片就是以puppet show重新演譯了這本繪本,別有一股樸拙可愛的味道。

by Finnius & Amy Stoddard 


命名的文化內涵


這本繪本用一個不中不西又誇張的長名字帶點黑色戲謔地訴說一個古老傳說,骨子裡其實在嘲諷重長子嫡孫的傳統家庭觀念,但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用慘痛的代價狠狠給了母親一巴掌。我唸到弟弟Chang要去為Tikki Tikki Tembo求援時,一遍又一遍為了唸這個落落長的名字而喘不過氣甚至挨罵的橋段,安安忍不住急了:「他怎麼不直接說我哥哥掉下去了?」那怎麼行,長兄在母親的心裡可是尊貴無比,回頭看看Chang落井時,媽媽只說了一句"That troublesome boy,就叫哥哥直接去找長梯老人;但換到哥哥落井時,Chang講了兩次媽媽還是沒聽清楚,第三次時他累到唸得顛三倒四,媽媽的反應是"Unfortunate Son, surely the evil spirits have bewitched your tongue. Speak your brother's name with reverence."等到媽媽終於聽清楚了,她說的是"Oh, not my first and honored son, heir of all I possess! Run quickly and tell the Old Man....",不要說母親的用字遣詞,光是句子的長度就足足讓人感受到她的偏心。書本想說的,對沒有受過"一切倚仗嫡長子、重男輕女"觀念殘害的安晴兄妹而言,只能算是一個認識傳統家庭觀念的媒介,對我而言,卻是真實可以在祖輩感受到的、承載在父母肩上曾經的傷害。

那麼,在這上面就對孩子點到為止即可,再轉個彎,來做做文化比較好了。我問孩子們,知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麼意思? 中文名字拆解組合都有意思,我為兄妹倆解釋了他們的名字和我的名字,一個字一個字都是故事、都是父母的盼望父母的愛。而英文名字呢,也多半有好的意涵。只不過不同的是,中國傳統取名忌與長輩同字以示尊敬,西方人則很喜歡用自己父母或喜歡的長輩名字來為自己的兒女命名,安安馬上想到Tomie dePaola的Now One Foot, Now the Other (中譯:先左腳,再右腳)裡第一句話就是:Bobby was named after his best friend, his grandfather, Bob. 

繪本裡的生活科學


生活在水籠頭一打開水就嘩嘩而來的今日世界裡,孩子們很難想像井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要打水? 這本繪本裡的"井"對孩子們而言就顯得新鮮而有趣了,我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晴晴把"fallen in to the well"這句話記得這麼熟的原因。

安晴打水
安晴外公外婆在鄉下的家附近有座井,只不過那是手壓井水泵,利用手壓汲水,跟繪本中開放式的石井樣式不同。

封閉的泵體立在地面上,多是用來蒐集循環雨水,從外觀看不到水,孩子不容易想像為什麼地挖下去會噴出水? 這就得找地層剖面圖來跟孩子解釋什麼是地下水(What is groundwater?)地下水面(water table)怎麼挖井(Groundwater: Wells)?


資料來源:The USGS Water Science School


 
Source: Natural Resources Canada


我將水桶裝了水,從一點點水到滿滿一桶水要孩子們從浴缸裡提出來…,隨著水量增加,他們愈來愈吃力,我請他們想一想,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繪本裡古井上方有一個定滑輪,這個裝置的用處是什麼呢? 什麼是滑輪組? 定滑輪和動滑輪又各自有什麼功能和應用? 這個小短片,正好解釋了滑輪組在水井的應用原理。

from Disney's Bill Nye the Science Guy and from Eureka!, a 1980 animated short series from Toronto. Music by John Williams.

除了影片後段提到的例子,我們天天搭的電梯也是滑輪組的應用。
Photo credit: Samson Hung
Photo credit: Samson Hung

繪本也可說文解字


說到"井"字,是象形字,孩子正在學寫字,我寫下字的演變給他看。說文解字裡說"井,八家一井。象構𩏑形,罋之象也。"古制裡八家共用一井,這兩橫兩豎形似井上木欄。造字的本義是人工開鑿的提取地下水、有方形護欄的水坑。金文字形裡外像井口,中間有一點表示有水,讀繪本時觀井之形、用俯視的角度解釋給孩子聽,便很容易明白了。



看繪本學危機處理


這是個繞著小孩掉到井裡打轉的故事,看著報訊的小孩ran as fast as his little legs could carry him to his mother、看著老人ran as fast as his old legs could carry him…,心裡也跟著捏了把冷汗,Tikki Tikki Tembo掉到井裡的那個畫面,正好坐在水桶邊緣,臉的上半部露在水面外,載浮載沈。安安說:「他為什麼不站起來呢? 他如果把自己撐起來站在水桶上,就不會喝到水啦!」

故事總要吊人一下胃口,否則這個傳說就少了那麼一點諷刺和警世的意味。故事裡這麼形容老人救溺水的孩子:he pumpted the water out of him and pushed the air into him。如果真的遇到有人落水了,又該怎麼做呢? 我找了溺水急救的影片,分別有兒童版和成人版,這麼重要的急救知識,孩子一定要知道。




跨文化認知的刻板印象


雖然只是一本薄薄的繪本,卻可以長出這麼多觸角,尤其在誇張的長名字和繪本語言性上的節奏感讓孩子印象深刻,帶給我們豐富的閱讀趣味。但是我最初憂慮的在跨文化認知上的刻板印象是不是真的存在?

我們從封面開始讀繪本時,我問孩子從圖畫中感覺到什麼? 可以猜測出在說哪裡的故事嗎? 當我開始唸Once upon a time, a long long time ago, it was the custom of all the fathers and mothers in China to give their first and honored sons great long names. 安安有點遲疑的問我:「可是我覺得比較像Japaness style...」的確,雖然水墨畫昭示中國風,但是畫裡人物的五官、屋瓦房舍的樣式、色彩的確有濃濃的日本味,而且這個取長名的傳統? 我從沒有在任何中國傳說裡聽聞。是不是日本的傳說? 那就要請教熟悉日本歷史文化的朋友了。

故事進行到中段,弟弟被救起後,兩兄弟乖了一陣子不再靠近井邊,接著出現一個舞龍的跨頁畫面-Now for several months the boys did not go near the well. But after the Festival of the Eighth Moon they ran to the well to eat their rice cakes.  這裡說的Festival of Eighth Moon指的應該是中秋節,但是中秋節舞龍? 中秋節吃年糕(rice cake)? 這些都是謬誤所在。會不會是創作者對東方文化的了解隔層紗(作者Arlene Mosel的另一本作品The funny little woman講的是日本故事),把他認知裡關於東方的一些傳統和意象太過簡化的兜在一起,卻缺乏深入的考証?

安安最近剛學到Stereotype,這本繪本所顯現的文化認知謬誤正好可以拿來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