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座附樓梯的大書櫃,即使把孩子的書放在下層,他們還是喜歡爬上樓梯去找書,不知道樓梯上那格書櫃有什麼魔力。我索性把新書藏在那格書櫃裡,安晴自己發現後,常常跨坐在樓梯上就讀了起來,那是我覺得好美的家庭風景。
2019年5月29日 星期三
好書的滋味 - David Walliams
「媽媽,David Walliams的書在哪裡?」(嗯…因為放不下,書櫃被我雙排擺,看過的書都放在後排被擋住了)
「你要找哪一本?」⋯⋯
「Billionaire Boy」 (中譯:《小鬼富翁》,大衛.威廉的成長小說)
「那本你不是很久以前看過了嗎? 怎麼想到了?」我爬上樓梯挪開前排的書,抽出兒子要找的那一本。
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餐桌上的家庭讀書會 - 《舌尖上的騙局》
先生這幾天正在讀《舌尖上的騙局》(The Dorito Effect: The Surprising New Truth About Food and Flavor),他不只一次跟我說,書很好看。
因為太好看了,昨天晚餐時,他自然而然地跟我們聊起書裡提到的事情 - 我們現在吃的很多食物因為栽成、飼養時間的速成早已失去食材原味,蕃茄不酸了、雞肉不甜了……即使天然,吃起卻味同嚼蠟,因此人類只好倚賴大量、過度的香料來添味。你很難想像,那些香料是被用多麼科學、化學的方法和程序被研究、製造出來。而我們的舌頭就在一天又一天被騙的過程中上癮了,漸漸分不出食物的真滋味、以為自己吃得好、吃得美味,其實吃得愈來愈多卻愈來愈不健康,人體最初對天然食物需求的判斷機制因而失靈。對此,兒子下了一個很傳神的註腳,跟嗑藥一樣。(他不知道作者也用了類似的形容)。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不言母親的母親書 - 《送給爸爸的小船》
「星星老師,你看過《朱家故事》嗎?」 (這本書最近好紅啊!女兒說學校老師也讀給他們聽)
「星星老師,這本《我媽媽》我家也有!」⋯⋯
「那還想再聽一次嗎?」
「想!!!」
這本可愛的媽媽書,孩子真是讀它千遍也不厭倦。為孩子讀完一遍要花不少時間,因為大家發表熱烈、頻頻爆料,讀完後我覺得我好像也認識每個孩子的千面媽媽了!
進班為孩子們讀故事好一段時間以來,孩子現在偶爾會跟我"聊書",聊我有沒有看過什麼書? 聊之前講過哪本書他們回味無窮……聊我這本書那本書是新買的嗎? 聊哪本書裡講到什麼? 我很喜歡這樣的互動,書是愈來愈進到他們的坐臥呼吸裡了。
孩子們到了故事時間總是開心興奮,我也喜歡多帶些好玩好笑的書逗他們們開心,不過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我會把一些需要安靜下來、需要想一想的書本帶到孩子面前。
一開始讀這本《送給爸爸的小船》時,孩子們還是嘰嘰喳喳問個不停…什麼是漂流木? 巴克利用真的木頭做船嗎? 我要再看一下他做船那一頁…他的爸爸呢? 為什麼他的爸爸不在家?……我沒有回答,繼續緩緩唸著故事……
孩子們到了故事時間總是開心興奮,我也喜歡多帶些好玩好笑的書逗他們們開心,不過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我會把一些需要安靜下來、需要想一想的書本帶到孩子面前。
* * * * * *
一開始讀這本《送給爸爸的小船》時,孩子們還是嘰嘰喳喳問個不停…什麼是漂流木? 巴克利用真的木頭做船嗎? 我要再看一下他做船那一頁…他的爸爸呢? 為什麼他的爸爸不在家?……我沒有回答,繼續緩緩唸著故事……
2019年5月11日 星期六
殷殷等待的小鷹 - 《Owl Babies》
「不知道耶! 大概是去幫我們準備早餐吧!」
「媽媽怎麼去了那麼久? 她什麼時候要回來?」
「呃…應該快了吧…」
今早九點打開大安森林公園鳳頭蒼鷹巢位直播時,不見親鳥,心想應該是去打獵了吧! 兩隻小鳳窩靠在巢裡等待,背上已被黑羽覆著住大部份,比起五天前我第一次看到親鳥育雛還有很多細白軟羽時長大了許多,身形也肥胖了些,被鷹爸鷹媽照顧得很好,看起來快要變成青少年了。
牠們倆一會兒交頭接耳、一會兒拉長頸子趴在巢緣無奈的樣子,讓我聯想到上星期進班時為孩子們讀的Owl Babies (中譯《小貓頭鷹》)。
* * * * * *
《小貓頭鷹》的故事圍繞在森林裡的一顆大樹。三隻小貓頭鷹半夜醒來發現媽媽不見了,大姊Sarah和二哥Percy
焦急地討論著:媽媽去哪兒了? 她會帶好吃的老鼠回來吧?她會不會被狐狸抓走? 她會回來吧??!! 而小弟弟Bill從頭到尾只是不停地說:"I want my mummy! I want my mummy!" 還好,貓頭鷹媽媽終於回來了,展開大翅以英雄之姿飛抵洞前的枝枒。小貓頭鷹們跳上跳下高興極了:「我就知道媽媽會回來!」小Bill則第一次換了台詞"I love my mummy!"
讀這本書,總勾起我的回憶。小女兒愛嬌,打從會走路開始就喜歡抱著我的大腿走,還一邊喊著:「我要媽媽! 我要媽媽!」可不像書裡的小比爾?!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