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才分享了澄定堂的藏書傳奇與捐贈善本、手抄本給國圖的新聞,昨天就在國家圖書館聽了一場非常棒的演講:研究書本的過去,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歷史。(How book history can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exts:examples from early modern Europe)
講者是哈佛大學歷史學家Ann Blair布萊爾教授教授,她的研究領域為近代早期歐洲的思想文化史、書籍與閱讀史,以及宗教與科學的互動關係。此行是她的第一趟台灣之旅,也是第一次來到亞洲。
她在演講中分享了文物研究與書本傳遞知識的歷史,透過書寫、傳播,構成所謂的文化,並談到印刷術、宗教社會科學改革運動等對知識傳遞的影響。她以國圖最近獲贈的幾本古書善本為例,談德文聖經在印刷史、文化史及翻譯傳遞上所代表的意義,並介紹了插畫家美麗的插畫裝飾,也談到著名的思想家法蘭西斯培根,還有莎士比亞的對開本、版畫及書籍修補的歷程。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會觀眾臥虎藏龍,有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學生…,昨日有相當長的提問時間,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都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即席口譯員的表現也專業流暢、可圈可點。
教授與觀眾對演講中所舉之莎翁第二對開本、第一對開本間的異同以及修補黏貼痕跡,有相當的著墨,一位聽眾如偵探般以科學方法來分析判讀修補痕跡、膠、紙質變化所反映的歷史軌跡。接著教授回應古書修復對善本價值的影響、以及書籍在藏家和圖書館之間流通所帶來的歷史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